第(3/3)页 刘瑶听说后,心想这事朝廷有什么丢脸的,这不是明晃晃地说明地方官吏没弄错吗? 刘瑶以为事情就到这里了,谁知道郭解大哥的儿子气不过,将那个将郭解名字报上去的杨县吏的头给砍了,自此两家的血仇就此结上了。 而那边,郭解迁到茂陵后,好人缘还是没变,附近的豪杰知道后,纷纷过来结交,郭解日子也过的逍遥自在,郭解也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的。 但是,这世事无常。 留守在轵县的郭解手下大概对郭解被迫迁移耿耿于怀,再次将杨县吏的父亲给杀了。 杨家人见状,跑到长安告御状。 郭解手下得知后,居然在宫门口截杀告状者。 此事一出,朝野哗然,居然在陛下眼皮子底下杀人。 不少人知道郭解是活不了了。 刘瑶听到这消息后,叹了一口气,以阿父的脾气,郭解肯定活不了了,主要是郭解的家人怕是要遭殃。 刘彻得知后,果然暴怒,下旨抓捕郭解。 郭解闻风而逃,一路上得到不少人的帮助,暂时没有被抓到。 郭家人后来又求到卫青面前,求他救郭解一命。 卫青看着痛哭流涕的郭家人,想起郭解临行前他的手下为他筹措千万钱,苦笑一声,轵县官吏判断没错,只是没想到杨县吏父子也为此送了命。 对于郭家人的请求,他直接拒绝了。 先前他已经提醒过郭解,可是他仍然不收敛,落到这个下场,他也无可奈何,而且他担心,若是他再为郭解求情,郭解怕是下场更惨。 一月后,郭解终于抓捕归案,经过审讯,翻出了不少旧案。 其中比较恶劣的有这么一件案子,当年轵县有一儒生批评郭解奸猾,凭借自己的权势破坏法度,就因为这话,郭解手下的人就把人杀了,并且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。 对于郭解的处置,朝廷的官员却有了分歧,毕竟杀人这事,郭解不知情,而且他手下众多,也不知道谁干的,所以郭解虽然有过错,但是也不是大罪。 张汤嘲讽:“是啊,郭解行侠仗义,品性高洁,好事都是他做的,错事都是手下瞒着他做的,这等首领汤佩服!” 官员:…… 公孙弘说道:“郭解一个布衣,有如此大威望和权势,稍有不顺,就有人替他杀人,这难道不比他亲自杀人还要严重。” 众人思索片刻,有人神情大变,不再辩驳。 刘彻也赞同公孙弘的说法,最后判郭解死罪外加族诛。 刘瑶听说后,唏嘘不已,原先她判断郭解活不下去,但是没想到居然沦落到灭族,这算不算现代所谓的“一粉顶十黑”,活活被粉丝给坑死了? 古代普通百姓生存真是险恶,天灾人祸不断,大多填不饱肚子,一不小心说不定不知道被哪路亲戚连累,来个“族诛”,重新投胎。 郭解之事只是迁徙茂陵的小插曲,朝中官员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主父偃身上。 第(3/3)页